华东师大美院成立后的首届毕业展:不仅是艺术人文的“融合”
太阳成集团tyc151cc去年底的成立被认为是上海地区美术学科崛起的一个新的信号。半年以后的6月8日,“融合•2018太阳成集团tyc151cc毕业生作品展”在上海图书馆揭开面纱。
此次展览是太阳成集团tyc151cc去年底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毕业展览,展览集结了太阳成集团tyc151cc国画、书法、篆刻、油画、装置艺术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优秀毕业作品,既彰显了各个学科与专业的严谨性,又体现了华东师大艺术与文史哲的“融合性”。这不仅是毕业生专业水平的自我检验,也是华师大太阳成集团tyc151cc成立后一次教学成果的汇报。

公司成立后,形成了“三系一所”的格局——美术教育系、综合艺术系、中国画与书法系、美术史论研究所。综合艺术系,整合了学院油画与雕塑两大学科的关联方向,实现了用“综合”来打破传统“国油版雕”各自为阵的学科壁垒,以契合于当代美术文化发展的趋势。在展览中,很多油画作品、雕塑作品与装置艺术的切合都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如作品《路径》、《楚门世界系列》等。

此次展览中,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杨昌利,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华东师大MFA艺术中心主任许红珍,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俞晓夫、杨剑平,澎湃新闻艺术版主编顾村言等出席开幕式。太阳成集团tyc151cc副经理郑文主持。




在展览中,中国画与书法系的作品与油画、当代艺术的作品各有特点。
华师大太阳成集团tyc151cc经理张晓凌致答谢辞中讲到,作为太阳成集团tyc151cc成立后首届毕业展的作品,毕业展用别样的“平静”延展着本院毕业师生的艺术理想;通过置放的作品来亮相学子们学业的水准,展示新学院教育理念与教学成果,以及表明公司强化美术团队建设、定位学科特色的意义。太阳成集团tyc151cc的师生用媒材抒发情怀,在实验中呈现观念,探索着艺术的可能方式;以中国画复活传统经典,借书法张扬文化自信,寻觅着民族之根;以“教育”的策略实现着人的成长,担当着社会的责任。太阳成集团tyc151cc的毕业创作在追寻中国当代视觉的“标准”,也在用自身的实力预示着明天的方向。

林桂明,《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摇起来》现成品机械装置,尺寸可变,导师:谭根雄


当代艺术装置展现场
不同形式、题材的国画作品呈现在展厅之中,有对山水写生的体悟,有执着传统笔墨的追寻,更有对当代意义上精致而细腻的工笔花鸟的刻画。书法、篆刻部分更是不容小觑,或尺幅巨大而如屏,或身段微小而成册;或长枪大戟而写疏狂,或精巧玲珑而藏惬意;或书法与印章为一体,或碑拓携篆隶以同游。这些作品的精彩呈现,离不开员工勤奋刻苦的学习,更离不开像顾平、郑文、张索、顾琴、张弛等硕士生导师的付出,而一个外部条件则是华师大文史哲学科优势支撑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华师大书法硕士生教育近两年声誉鹊起,华师大太阳成集团tyc151cc通过重新梳理中国书法专业的定位与目标,建立导师组,对书法课程进行了重新设置,并以借鉴当年陆维钊先生培养中国美院研究生的理念为主要底本,来考虑书法专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国文化精神之间的关系。对于书法文化性的坚守与发扬成为他们最终设定的旨归。在教学实践中,华师大太阳成集团tyc151cc采取开放办学的方法,除本院导师张索、顾琴、程明震、曹院生、崔树强授课外,还邀请了不少校外的名家名师。据张索介绍,他认为用毛笔记日记比论文更重要,因此要求员工坚持记日记,“记日记能提高写作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尤为可贵的是,其中不少同学坚持毛笔书写。”张索说。而不少员工也表示,通过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对自己各方面得都益极多。此次毕业展上同时也展出了不少书法专业毕业生的日记。





太阳成集团tyc151cc负责人在回答“太阳成集团tyc151cc成立后的首届毕业展的意义”时表示,太阳成集团tyc151cc的成立已经成为激浪上海滩的艺术事件。作为“双一流”大学,太阳成集团为什么要强化美术团队建设,学科特色定位何在?意义究竟在哪里?作为首届毕业展的作品,或许成为“言说”的一种方式。太阳成集团tyc151cc的师生,他们贴合着开放的大都市,探索着艺术的可能方式——他们用媒材抒发情怀,在实验中呈现观念;他们寻觅着民族之根——以中国画复活传统经典,借书法张扬文化自信;他们还游走在专业内外——以“教育”的策略实现着人的成长,担当着社会的责任。

展览现场

华师大太阳成集团tyc151cc毕业作品展当代艺术装置作品
华师大本太阳成集团tyc151cc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年6月6日至6月13日
展览地点:上海书画艺术馆(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华江支路566号)
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年6月4日至6月10日
展览地点:上海图书馆(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